正常胎兒在母體內孕育40周左右降生,有一些“調皮”的寶寶因為各種原因會提前或者推后出生。凡28周≤孕周<37周出生、體重不足2500克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。
早產兒全身各個器官發(fā)育不成熟,抵抗力低下,出生后難以適應外界環(huán)境的變化,易發(fā)生各種疾病甚至死亡。在護理早產兒時,父母一定要多觀察寶寶的變化,但也不要過分緊張。如果發(fā)生以下情況時,應立即就醫(yī):
1、體溫<35℃或者>38℃,采取保暖或物理降溫等措施后仍然沒有改善。
2、呼吸急促、咳嗽甚至口吐白沫。
3、吃奶量驟減、臉色蒼白或者蠟黃、哭聲微弱。
4、發(fā)生痙攣、抽搐等異常情況。
父母在護理早產兒時,應掌握好以下幾點:
1、保持合適的溫度和濕度:早產兒一定要注意保暖,一般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4℃-26℃,相對濕度50%-60%,嬰兒體溫應保持在36℃-36.5℃。
2、盡量母乳喂養(yǎng):因為早產母親母乳中所含的營養(yǎng)物質和蛋白質較足月兒母乳多,能夠滿足早產兒的營養(yǎng)需求。早產母親的母乳更有利于早產兒消化吸收,還能提高早產兒的免疫力。人工喂養(yǎng)的寶寶要根據(jù)寶寶的體重增長情況進行適度喂養(yǎng),幫助早產兒實現(xiàn)追趕生長。
3、做好袋鼠式護理:袋鼠式護理(簡稱KMC)是指媽媽或者爸爸以類似袋鼠媽媽將小袋鼠養(yǎng)育在育兒袋里的方式環(huán)抱著寶寶。具體方法是把只穿尿不濕的寶寶放在媽媽或者爸爸裸露的胸腹部,進行皮膚與皮膚的親密接觸的護理方式。通過這樣的親密接觸,可以增加寶寶的安全感,促進寶寶(特別是早產兒)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和智力的發(fā)育,穩(wěn)定生命體征,促進生長發(fā)育,緩解腸痙攣等方面發(fā)揮著積極作用。同時在進行袋鼠式護理時,寶寶會自動尋乳,提高了早吸吮的成功率,更能促進媽媽的乳汁分泌,防止乳房脹痛,還可以增進母子感情。
4、補充維生素D和鐵劑:早產兒因為其出生時儲備較低,而追趕生長需求高,所以比足月兒有更大的維生素D和鐵劑的需求。一般推薦劑量是出生后即補充維生素D800U/d-1000U/d,三個月后改為400U/d;鐵劑每天4mg/kg。
5、避免交叉感染:最好是專人照顧寶寶,不要讓其他人看望寶寶。房間每天開窗通風2次,每次30分鐘,但是要避免寶寶和寶媽吹對流風;寶寶的衣服、被褥要在陽光充足時晾曬。在為寶寶喂奶或者是做其他事情時,要換上干凈的衣服并洗凈雙手。如果母親患有感冒,哺乳時應佩戴口罩。
6、定期檢查:定期檢查非常重要,早產兒出院后一周需要來院復查,其后半年內每月復查一次,半年后根據(jù)寶寶的具體情況2-3個月復查一次,直至矯正年齡2歲-3歲,其間如有其他異常情況則隨時就診。
產科(退休) 王海燕